“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为离散文物碎片信息超现实聚合的信息完整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让我们有机会逆向探寻、感知这些文物本有的文化风貌。”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三维造型艺术现代技术应用研究团队领衔人贾濯非说,通过“运用新方法、探索学科交叉、深度国际合作”,希望为文物保护研究开辟新思路。
在作为雕塑家的贾濯非带领下,团队将三维数字技术与雕塑类文物保护结合,将研究对象聚焦于离散文物的研究上。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大量不可移动文物流散海外,在海外流散文物实体追讨回归困难重重且争议不断的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与此相关的文化艺术史学术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谈及初衷,贾濯非说,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能力为此做点什么。
据了解,团队会对文物进行3D色彩扫描并建立数字模型,然后进行数字模拟修复并进行多媒体影视制作,最后还可以结合传统造型方法和传统彩绘工艺来对文物进行逆向仿真实体重建。
贾濯非介绍道,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魅力的复杂过程,中间会遇到如文物破损、缺失、拼对有误等情况,都需要通过在查阅历史文献、老照片,和对建筑史、美术史、宗教史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运用严谨的科学技术方法去逆向推演、还原文物造型原貌以及内在完整文化信息。
目前,团队先后完成了几个批次流散海外文物三维数据采集。作为核心技术团队,开展了北京智化寺藻井的数字化重建项目、龙门石窟皇后礼佛图项目和唐昭陵六骏数字化复原研究等一系列国际化合作项目。
“历经四年的‘北京智化寺海外藏藻井的数字化原境还原研究’项目是我们与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合作的第一个研究项目,已接近尾声。”贾濯非说,智化寺的两个藻井流失海外,团队已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解决了藻井与建筑大木作分离的研究窘境,实现了万佛阁、智化殿藻井的数字化虚拟原位复原,通过研究成果,可以一睹其完整风貌。其他项目也在有序推进。
团队与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联合,由非官方资金支持,建立了一个国际学术平台,两家研究机构对博物馆提供的原始数据进行数据聚合、重组、逆向探寻离散前文物的原貌、原境。同时,也对文物离散双方的原始数据作双向隔离,规避学术领域以外的无端干扰。
“这类研究肯定离不开广泛国际合作,在遵守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团队与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等多方合作,还将与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更多博物馆联络合作。”贾濯非说,学术平台正在努力打通国际学术合作研究的更宽阔路径。
贾濯非表示,研究成果经过文物离散双方的收藏、保管机构相互协商,达成成果共享的相互有效授权,共享文物合成造型还原、环境还原研究成果。
“这时,文物信息已经不再破碎离散,而是通过相关博物馆之间的成果共享,形成与文物相关的完整信息链,通过这个信息链,观赏者就有机会看到关于这个文物碎片的来源、碎片与母体未分离之前的相貌、原境,以及与文物相关的完整文化信息。”贾濯非介绍道。
“我们今天所做的绝不仅仅是对一两件时空离散文物的虚拟造型复原,而是在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新方法、新领域,是对文化遗产遗憾的逆向探索和修复。”贾濯非说,这项工作对现在和未来而言都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