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之乡的“散曲之家”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2-08-23 15:40来源:中华诗词学会 山西省原平市是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第一家“中华散曲之乡”称号的县级市。这里有这么一群农民,拿起农具是田间地头的一把好手。拿起纸笔,他们又能写出一首首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散曲作品。“夫妻同写诗”,“姐妹齐登台”、“母女共吟咏”、“姑嫂论高低”、“父子打擂台”,已成为这里一种新的时尚。原平农民散曲社社长邢晨有句名言:“农民写,写农民”,这些农民扎根于农田地头,“田间采风、作品交流、诗曲比赛”已成为农闲之余的另一种生活方式。农民散曲立足田野,紧贴时代,赞美新生活,成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支主力军。他们就是“原平农民散曲社”的农民散曲家,草根诗人。 2021年7月8日,中华诗词学会散曲工作委员会授予原平市王有仁家庭和张玉武夫妻“中华散曲之家”光荣称号,首先让我们听听 王有仁家庭的故事。 原平出了个散曲之家,家主王有仁,已经七十一岁了,是原平市大牛店村一名乡村医生,请听他的讲述: 我家祖辈农耕为本,但祖训尤为重视读书习字。我的曾外祖父,有句格言“宁要一个字,不讨一个馍。”我爷爷终身务农,却能写会画,还爱写写打油诗。我的父亲,是个医生,也算是个知识分子,有时也会写几首小诗。因为家风的熏陶,祖训的传承,我们家的人都喜爱识文断字。我继承父业,种地行医两不误,并且喜爱唐诗宋词,时不时学着写几句,逐渐在十里八乡有了点小小的名气。正是这点小名气,引起了原平农民散曲社社长邢晨和大牛店分社社长贾清贤老师的注意。2016年的一天,贾老师找到了我,转达邢晨社长的邀请,让我加入了原平农民散曲社。自从加入了农民散曲社,我才由一个流浪儿变成了宠儿,有了组织,有了底气。在邢晨、王云飞,邸梅兰社长及诗友们的帮助下,开始学写散曲。 散曲接地气,有灵气,贴近老百姓,所以容易被普通群众接受。在我的影响下,我的家人及亲戚,逐渐对散曲产生了兴趣,一大家子共同迈上了学习散曲的道路,被我们社长称之为“原平散曲之家”。 我初中毕业以后,和同学相隔天南地北,近五十年没有联系。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手机,我加入了同学群,听着老同学们那陌生而又熟悉的话音,看着屏幕里历经沧桑的面孔,回想着同学们当年那靓丽青春的音容,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于是我写了一首 【正宫?塞鸿秋】学友情 机儿铃响声声闹,屏儿微信条条妙。话儿亲切当年调,影儿不见儿时貌。聆听问候音,一阵心儿跳,旧情未了新到。 这首散曲发到同学群后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老同学感情又近了一步。 我们原平人一提起好吃的饭来,总爱说,“白面撅疙瘩,猪肉忽塌塌。”根据这句俗话,我写了一首 【仙吕?醉中天】撅疙瘩 锄地沟南洼,汗水淌双颊。身乏收工回到家,白面疙瘩下。猪肉红烧软塌塌,茄子油炸,老婆真个亲煞。 这首散曲套用俗语描写了一位农民劳作后回家美美吃了一顿,体现了生活的美好。一句“亲煞”也诙谐地表达了夫妻深爱,家庭美满。 我的女儿王慧青,是个小学教师。她平时工作忙,上有老,下有小,忙了工作忙家务,但也总要挤点时间学写散曲。她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了一首 【仙吕?忆王孙】年终盘点 手牵小女担儿扛,照顾爹娘责任强,工作积极不误岗。小孩王,挤点时间平仄享。 我的儿子王慧,也是个乡村医生,去年“新冠肺炎”流行,义不容辞逆行而上,参加了村里全程抗疫工作。当时虽已是初春时节,但依然天气寒冷,不时风雪交加,这都不算个啥,人们最担心的是万一遇到感染者,那可就不好说了。但参加抗疫工作的几位乡村医生及村干部,毫不畏惧,迎难而上,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艰巨任务。他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了一首【黄钟?人月圆】我是乡村医生 白衣战士浑身劲,无畏向前冲。岗前严守,体温监测,户入门登。(幺篇) 逆行两月,寒霜雨雪,坚守清零。褪皮脱肉,无私奉献,抗疫先锋。 我的妻子朱润先,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还是个文盲,开始对我写散曲不理解,嫌我耽误了家里地里的营生,在我的影响下,慢慢地她也爱上了散曲。我家院子里,种了一些蔬菜,她在伺弄这些蔬菜时,时不时会顺口胡诌几句顺口溜,我根据她的意思,整理成一首 【正宫?双鸳鸯】种黄瓜(新韵) 种黄瓜,绽黄花,朵朵昂头吹喇叭。步步高升爬满架,送来欢乐笑哈哈。 其实,这也不能算是她的作品,但是却包含了她的心思,也拉近了她和散曲的距离。 我妹妹王连弟,喜欢散曲到了痴迷的境地。孩子们在外打工,就她一人留守家中,半夜睡不着便爬起来写写画画,经常做着饭忘乎所以,把锅都烧坏了好几个。一次,她吃油炸糕,本来是要蘸着糖吃的,却稀里糊涂蘸上了咸盐。她根据自己这件事,写了一首 【正宫?塞鸿秋】痴迷 古稀老妇真奇怪,一沓稿纸随身带。田园锄草将苗拽,梦中呓语揪铺盖。吃糕蘸蜜糖,手探咸盐袋,痴迷散曲心中爱。 我的外甥女(王连弟女儿),段梅青,家住太原。去年国庆节时,观看了五一广场的升国旗,心有感触,写了一首【仙吕?四季花】十?一观升国旗 街头不夜放华灯,早起步匆匆。黎明列队迎国庆,广场看旗升。乐声中,五星映照满天红。 十分贴切的描写了国庆节升国旗时激动人心的场景。 我的大外甥段梅平(王连弟大儿子),学得一手好厨艺,常年在外打工,工作虽然忙,但不误散曲写作。年纪轻轻散曲写的很棒,请看他的 【仙吕?忆王孙】大厨 耍刀弄杖舞千钧,翻腕颠勺领素荤,苦辣酸甜都在心。汗淋淋,八卦炉中描绣锦。 真是劳者歌其事,很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厨师的工作情景。 我的二外甥段贵雨(王连弟二儿子),常年在外打工,搬砖挑灰,十分辛苦,夜里经常梦到自己回到母亲的身旁,看他写的【仙吕?忆王孙】打工娃 清明四月雪纷飞,彻夜寒霜风劲吹,在外打工家不回。想娘陪,千里思乡乘归。 把在外打工的艰辛和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至尽。 我的姐姐王拉弟,是个文学爱好者,已出版了几本书籍。她对散曲不太熟悉,在我的帮助下,也开始学着写散曲。她已是七十六岁高龄,但她还是个孩子,因为我们的母亲健在,是位九十四岁的老寿星。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兄弟姐妹拉扯大,怀着对老母亲深厚的爱意,她写了一首【正宫?塞鸿秋】献给我的母亲(新韵) 幼时家贫多遭罪,成家立业心无愧。命中注定清平辈,人生奋斗艰辛累。何须感叹天,不用长流泪,晚年过好平安岁。 这样,我们一家子就有九个人加入了原平农民散曲社,走上了创作散曲的道路。 另外,通过我们一家子的影响,我的嫂子贾培兰,侄媳妇茹贵婵、马美华,外甥媳妇刘平艳,我妹妹的小姑子段凤林等亲戚也都加入了散曲创作中来。 供稿:山西诗词学会、忻州诗词学会 |